秋意渐浓,北京城的民生温度却在持续升温。从老城胡同到现代社区,一幅温暖祥和的民生画卷正在京华大地徐徐展开。
清晨的西城区大栅栏街道,这里的“暖心驿站”已经成为周边老人每日必到的打卡地,驿站里能读书看报、聊天喝茶,还有医生定期坐诊。这样的温馨场景,正是北京民生工作的生动缩影。近五年来,北京持续将超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,一座超大城市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。
民生实践:从“人找服务”到“服务找人”
漫步在北京街头,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。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,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;以往需要反复反映的难题,如今很快就有回应。
这种变化源于北京持续推进的民生服务模式创新。在西城区,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需求,将党群服务中心、银行网点、商超门店等社会资源整合成1500多个服务点,形成覆盖全区的“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”网络。
“我们不再是坐等群众上门,而是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。”西城区一位社区干部如是说。这种从“人找服务”到“服务找人”的转变,正是北京民生工作最显著的变化。
在石景山区,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早早启动,为重点人群筑牢健康防线;在朝阳区,普惠托育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解除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;在海淀区,错时共享停车位有效缓解了老小区停车难问题。
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汇聚成的却是一股秋冬季的民生暖流。
系统布局:全方位筑牢民生保障网
面对秋冬季民生保障这场大考,北京做足了准备。2025年,北京市公布的34件民生实事项目,覆盖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展现出系统推进民生工作的北京方案。
在“一老一小”服务方面,北京市在老年人口集中区域新建养老服务中心50个,同时为普惠托育机构提供安全运营保险,织密“一老一小”关爱网。
医疗健康领域,市属医院全量门诊预约号源提前两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。分级诊疗体系的不断完善,有效缓解了“看病难”问题。
住房保障方面,全年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(间),推进500个老旧小区改造。特别是针对城市建设者、管理者的住房需求,创新开展“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”试点,让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建设者也能安居乐业。
交通出行领域,轨道交通17号线全线、6号线南延等线路具备初期运营条件,公交与轨道换乘更加便捷,让市民在寒冷冬季的出行少一些奔波,多一份舒心。
主动治理:读懂民心才能温暖民心
北京的民生工作,贵在“主动”二字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网格化管理,许多民生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得到解决,这种未雨绸缪的工作方式,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。
以供暖问题为例,以往总是等到天气转冷、问题暴露后才着手解决,如今却是“冬病夏治”。供热单位利用夏季检修期,提前对供暖系统进行维护改造,确保冬季供暖质量。
“今年暖气比去年热多了!”这是许多居民的真切感受。据统计,今年供暖诉求量同比大幅下降,这正是主动治理成效的最好证明。
在花园城市建设方面,北京同样下足了“绣花功夫”。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持续提升,西城区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.98%。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,已成为许多北京市民的生活常态。
这种主动治理思维还体现在就业服务上。通过“家门口”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灵活就业劳动者收入保障措施的完善,北京正努力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的就业。
十四五答卷:民生改善的亮眼成绩单
回顾“十四五”,北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。这五年,是首都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的五年,是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持续增强的五年。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京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5万人,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,就业“基本盘”更加稳固。
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。与2020年相比,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,连续突破两道万元大关。鼓起来的“钱袋子”,让市民生活更加殷实。
消费结构加速转型升级。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速明显快于生存型消费,服务性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。这些变化折射出北京市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。
住房保障成就尤为亮眼。“十四五”时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(间)的任务全面完成,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,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全覆盖。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,改写了无数北京家庭的居住故事。
十五五展望:弱有所扶与品质提升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北京的民生保障工作正向更高水平迈进。“弱有所扶”成为“十五五”时期民生工作的重要着力点,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温度。
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,“弱有所扶”是“七有”“五性”的重要内容,要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框架体系,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。
对于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,北京市坚持“开门编规划”,广泛吸收社会期盼、群众智慧、基层经验,确保规划既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,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未来五年,北京将更加注重民生服务的品质提升。在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基础上,着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,打造“城园相融、人城和谐”的高品质城市生态空间,让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。
就业增收方面,北京将通过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、灵活就业保障机制完善等举措,助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,为民生改善注入新动能。
长安街华灯初上,现代化建筑与古老胡同交相辉映。从西单大悦城到前门大街,从金融街到回龙观,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民生改善的温暖故事。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北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庄严承诺。在红墙碧瓦的映衬下,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,正在谱写新时代民生改善的华彩乐章。
民生工作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北京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,用更多的创新实践、更实的惠民举措,描绘出更加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。
作者:陈怡凝
大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